TAG: 冬奥会
2026年冬奥会会徽名叫“Futura”,手指在代表雪地的白底上一笔勾出“26”的数字图案,象征着简单而细小的动作也能改变世界,会徽意在唤醒人们的团结意识。
志愿者LOGO图形概念,取自当下流行的“我爱你”手势,以一种国际、时尚和年轻化的语言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这次的名字很意思,冬奥会吉祥物名叫“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名字叫“雪容融”。
征集时间:2018年8月8日至10月31日 提交要求: 设计图稿以及设计应用方案均须以JPG和PDF(300dpi)两种格式同时提交 作品寄送: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北京冬奥组委吉祥物设计征集办公室
引以为傲的朝鲜文字母贯穿了冬奥会的整个形象,Interbrand利用韩国国家遗产来讲述一个统一(unifying)且振兴的(igniting)的故事。通过对韩文的历史研究,字母被设计成几何样式,有的无限放大,有的则缩小,其中包含的关键词表现了观众和运动员在冬奥会和谐共处。字符重叠形成的形状和颜色表示文化的互融,以及开放新的可能性。
比利时皇家速度滑冰联合会负责协调全国的远程速滑和短道速滑运动,支持运动员参加冬奥和其它国际赛事。新的形象由Henk Willems和Jelena Peeters两家工作室合作设计。
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平昌2018年奥运会会徽是韩文字母所激发的抽象主题。会徽由主办城市平昌的辅音组成,'ㅍ'(P)是“平Pyeong”的第一个辅音,方形象征着冬奥会是运动员的开放广场,'ㅊ'(Ch)是“昌Chang”的第一个辅音,它象征着雪和冰的自然环境,以及运动员的终极目标——奥运会的明星。
<p>1月25日,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组委会正式发布了24个平昌冬奥会体育图标,象征平昌冬奥会愿景。体育图标采用了韩语字母表设计,选取使用多个辅音、元音,并将其反映在象形图中。</p>
<p>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冬奥组委将面向全球征集会徽设计方案,为此我们搜集了历届冬奥会会徽,希望对参赛者有所启发。</p>
<p>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在长城脚下举办“从长城发出的邀请”活动,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从7月3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面向全球。</p>
<p>2016年6月2日,平昌冬奥组委公布了2018年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官方吉祥物,分别为白老虎“Soohorang”和亚洲黑熊“Bandabi”。</p>
<p>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标志采用蓝色圆形小写字体,除奥运五环外再无其它图形,这是奥运会主办城市标志首次将国际域名作为图案的一部分。“sochi.ru”字样出现在数字“2014”上方,仿佛其水中倒影,栩栩如生,象征着这座南部城市位于黑海沿岸,独特的滨海位置。 这个标志取代了此前的五角星形状的雪花下,耸立着一座高山的设计图案。</p>
随着北京正式成为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加上了奥运五环的申奥标志正式面向公众。正式版的申奥标志与之前北京申请2022年冬奥会标志的主要元素一致,但是底下的“Applicant City(申请城市)”已经变成经过国际奥委会认可的“Candidate City(候选城市)”,并加上了奥运五环的标志。
2014年1月13日,利沃夫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候选方案在网络公布,邀请网民进行投票并且发表意见和建议。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有将近80%的民众将票投给了这一设计方案。标志由蓝色的喀尔巴阡山脉和建筑物组成,是自然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也像世界展示了利沃夫美丽的风光和宜居的环境。
2018年残奥会会徽一部分是表示冰和雪的韩国文字,视觉上像是残奥运动员形象,另一部分是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形象和标志都重复使用了一次。关于重复使用,平昌组委会解释说,“这代表全世界的运动员参加盛大的节日”。
2018平昌冬奥会官方会徽正式问世。平昌冬奥会会徽是将韩文中“平昌”两个字的子音加以形象化后完成的。冬奥会组委会方面表示,平昌冬奥会会徽包含了在天地合一的平昌雪花与冰凌、冬奥选手和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共聚一堂、共庆盛典的含义。会徽的颜色采用了韩国的传统色彩——五方色(青、赤、黄、白、黑五色)。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组委会最近发布了冬奥会的图标系统。图标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以蓝色为底单色方案,另一种是在图标内部拼接了大量富有俄罗斯特色的图案。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吉祥物的三个形象,设计者是温哥华本土的设计公司——米奧米设计公司(Meomi Design),其中一位设计师为第一代华裔移民黄慧琪。这3个吉祥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是来源于加拿大的传说。
2010温哥华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爱琳娜·里维拉·麦克格雷格,会徽主体为五块矩形组成的张开双臂的抽象人形,下方是“温哥华2010”字样和奥运五环。会徽主体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北部地区土著民族因纽特人的巨型石刻,这些被雕刻并叠放成人形的巨石常被用做路标和纪念物。人形的主体形象被命名为伊拉纳克(Ilanaaq),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朋友”。
由工业设计师James Lee和2010温哥华冬季奥运会设计总监Leo Obstbaum设计的这款领奖台仿佛与加拿大的Coast Mountain Range海岸山脉的山脊以及延绵起伏的山峰产生了共鸣,展现了独具当地地形特色的美感线条。而总共23个领奖台都由超过两百片精密切割的木片组成,而这些由企业,组织及个人捐赠的木料则来自于以红雪松和花旗松出名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森林,在领奖台的顶上还一层厚厚丙烯酸树脂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