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日本
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师 MORITA Kengo,设计了一个“S”字母图形,代表“科学”,其中“S”又是由一实一虚两个“i”组成,代表“情报”,构思有点小巧妙。
“SHIZEN”是一家融合了柴火和发酵元素的日本料理套餐配餐店,来自 Hi! Design 的设计师以火、水、空气和土为主题,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及调性极高的平面视觉。
今年的设计,没有像去年的一样拍摄实物,而是利用黑白剪影图形,强调了盛冈铁器之美。包括宣传单和海报在内,这套设计共展示了7种产品的视觉效果,在印刷时使用了特别的银色。
芦泽先生的英文名字“Ashizawa”首字母“A”,也象征着建筑师,专门设计了一套定制字体。
“VOCA展2023”将于3月16日至3月30日在上野森美术馆举行,主视觉以无数半透明叠加的彩色圆点打造了缤纷的意象,以庆祝展览的30周年。
2021年9月4日至10月11日,在宝塚市艺术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中辻悦子 - WHO IS THIS?” 的展览,佐藤设计工作室(sato design.)的佐藤大介负责这次展览的平面视觉。
今年 TDC 奖展的展览形象,来自韩国设计师 Kim Dohyung,他也是今年 TDC 的入围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叼着咖啡杯的搞怪头像,一下子抓住了众人的眼光,头像设计得非常“糙”,像是低精度而且不到位的渲染。
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创办于2005年,是日本最大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展出作品从古董和工艺品到日本绘画、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牧寿次郎是一个“No Zuo No Die”型的设计师,他一件为国立奥多摩美术馆《艺术激流》展览设计的海报,获得了今年JAGDA常规平面设计类的大奖。
筑波大学毕业展主视觉以“UMBALANCED”为主题,表达了从不稳定的状态下诞生的运动。
海报中,绚丽的天空中,少女希达与金属巨手在空中指尖接触,仿佛即将打开一个奇异的世界。
本次展览的传单,一个切割出来的红框,中间是大大的镂空,四边是展览的相关信息,中间的空白还被用于与观众的互动。
原研哉以“黄+橙”的橘黄色渐变和光晕朦胧的效果进行设计,突出了产品使用“暖棉”的直观印象。
一张漂浮在蓝色黑暗中的姬路城的照片满满地占据广告版面,上面标题写着“姬路城白漆喰総塗籠造”字样,正文文案用日英双语书写,揭示了姬路城美丽的秘密。
UNBOX 是福永纸工的一个推广纸盒包装的项目,其核心理念是“重新发明盒子”。
2023年度的龟仓雄策奖,破天荒地授予了两位设计师:冈崎智弘和三泽遥。
艾杜纱春季主题“花层叠”具有春天的自然氛围,和鲜花般层层叠叠的色彩,是一个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到来的温暖季节。
纯字体品牌标志源自江户文字,字型扁平,厚重而醒目,字与字的间距非常密实,整体布局随着字型变化而调整,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大开大合的感觉。
2022武藏野美术大学艺术文化学科毕业展,于2023年1月13日至16日在鷹の台校区举行。
“環”是一个日本纯米吟酿清酒品牌,由兵库县 4 家清酒酿造厂共同开发。
这一系列招生广告共有六则,主角是六个不同的“学生”。然而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正的某个人,而是搜集了200个近大学生的照片,交给人工智能合成的图像,完成这一项工作的,是近畿大学情报学部一年级的学生。这一话题也迅速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主视觉由视觉传达设计学科2011届毕业生大崎奏矢设计,树叶和树根的概念表达即将毕业、即将完成毕业作品以及即将结束学生生活。
标志设计灵感来自日本传统折纸,由代表G7的7种颜色组成,不同的颜色代表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字母“G”像回形针一样将七个国家聚合在一起,代表着世界的团结与和平。
这款刮胡刀采用扁平式设计,厚度仅3毫米、重量仅4克,组装时就像折纸一样简单,利于随身携带,便利又环保,为使用者增添一些趣味的体验。
神奈川县立图书馆标志传统而庄重,“空心砖”图案的表达,唤起了神奈川县立图书馆的形象,并向设计师前川国男在建筑上的独特元素致敬。
不断变化的彩色线条,勾勒并展现了艺术、娱乐、动画、漫画、盛典平台奖等类别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新标志延续了原来的“手”的概念,通过一根线条轻柔地串联,呼应品牌“手作”的核心概念,也代表着继承过去、展望未来的意义。
竹本新提出了用磁条展现字体和图标的标牌方案,这种设计可以灵活地响应空间的变化。磁条在 141 x 141 毫米的方形板上呈网格排列,每块板的背面贴有磁片,可以灵活贴上或取下,文字内容可以显示楼层号和房间名称等各种信息,只要你愿意,还可以贴出无穷变化的图形符号。
初看是稍显普通的简单图形,再看却有着特别的细节以及精巧的编排。ゑ藤在设计这组象形图时,略去了设计对象的细节,以大刀阔斧的笔画将描绘对象勾勒出来,得到了超级醒目的一组图形。
海报共有八张,撕纸手法制作的图形,在艳丽的大色块映衬下,成了画面当仁不让的主角,与左下角极微小的人形成强烈对比,剪影小人代表了前来参观学校的访问者,他们在工艺大的“大”艺术面前“大”开眼界,如醍醐灌顶,极具夸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