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陈幼坚
最近,自媒体“HONG KONG D”发布的一张“36年前的你好香港”的图片,引起网友的无限感叹。
新标志传承了老标志的三角外形,在设计上做了减法,让人们更容易联想到东馆的“玉石”斜切面造型,清晰的线条让标志更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扁平化需求。
这张海报的设计创新而前卫,片中不断出现的线装书缝线,也呈现在海报的边缘,设计师通过现代设计演绎了中国传统。
新校徽直接采用大学新名称的英文缩写的开头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学生,而“U”代表“你”,泛指围绕学生的一切,包括朋友、老师、社群、社会等,寓意香港都会大学是一个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平台。
开幕酒会: 2019 年1月26日晚7:30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27-2月27日 展览地点: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7-8楼,白石画廊
昨日,以茶具著称的创意品牌——“哲品”宣布启用新LOGO并进行品牌战略升级。新的形象设计来自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新LOGO的更新,背后是打破框框束缚的决心:象征中国文化元素的竹子,节节生长,化为居室的造型又冲破条框。
香港品牌 (BRANDHK)是一项重点宣传计划,推广香港为「亚洲国际都会」,这是陈幼坚设计公司2010年所设计的。
時間:2018年10月20日-10月28日 地點:香港鰂魚涌27空間(香港鰂魚涌英皇道 653–659號東祥工廠大廈A/B座10樓)
香港《号外》杂志在迎来第500期的时候,邀请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设计一个新字标,既是纪念,也是希望籍此展开新篇章。在纸媒消沉的当下,此举也展现了《号外》对传统印刷媒体的信心,和继续建构香港文化身份的决心。
中国海报速递,呈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华文圈最新海报。
时间: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15:00–16:00地点:上海祖冲之路2277弄1号,昊美术馆三层
时间:6月1日(五)-6月3日(日)9:00-17:00; 6月4日(一)9:00-14:00场地:上海展览中心西一馆(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
上海站:5月20日(日) - 6月3日(日) 香港站:5月26日(六) - 6月3日(日)
在整个80年代,设计大师陈幼坚几乎包揽了张国荣所有唱片封套的造型设计,多年来与哥哥合作无间……
时间:2018年5月5日-6月5日地址:京都冈崎茑屋书店一层
<p>時間:2017年8月6日至20日以及8月17日至29日<br />地點:中環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及灣仔動漫基地</p>
<p>展期:2017年6月10日-6月18日(日)11:00-18:00<br />地点:香港鰂鱼涌英皇道653-659号/ 东祥工业大厦A/B座10楼Space 27</p>
<p>1986 年,陈幼坚为香港贸易发展局于日本银座西武百货举办的 Hello Hong Kong 宣传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平面视觉系统及海报,自此他便与日本结下渊源,替当地的地产发展商、娱乐场所、运动饮料等作设计。</p>
<p>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华人设计圈久负盛名,他的名字代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诠释。最设计搜集了陈幼坚先生早期的包装设计,编成一辑,供大家欣赏。</p>
<p>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华人设计圈久负盛名,他的名字代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诠释。最设计搜集了陈幼坚先生早期的包装设计,编成一辑,供大家欣赏。 </p>
<div>展期 <wbr />:2016年3月10日至4月18日</div>
<div>开放时间 <wbr />:10:30-22:00</div>
<div>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80号,衡山·和集 Dr. White 2F </div>
中式传统的家庭背景及西式教育在陈幼坚身上融汇。在国际学校念书,进了外国广告公司打工,上面是外国老板,周围都是外国同事。经老外看东方人、东方文化的角度耳濡目染,成为他日后作品中自然流露的风格。
2012 年3月30日,一个只为极具品味的成功人士而创立之顶级会员制私人会所 ── “红伶”在澳门银河综合度假城开幕。“红伶”超越了寻常的东、西融合,重现夜上海纸醉金迷的昔日年华。其原创概念源自着名设计师及品牌顾问陈幼坚,并由他亲自操刀演绎。
<p>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华人设计圈久负盛名,他的名字代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诠释。最设计搜集了陈幼坚先生早期的包装设计,编成一辑,供大家欣赏。</p><p> </p>
在设计界,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名字代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在由他设计的一系列与茶有关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以下请欣赏他的一组茶叶包装设计。
设计于我的意义很简单,它是一种包装的手艺。我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与客户充分的沟通,深入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DNA提炼出,而后通过设计将其呈现与表达。一个企业再好,产品再好,如果没有经过设计的话,他的生命力也无法长久。
八十年代是香港唱片业界的顶尖时代,各大唱片公司为了旗下歌手,会花庞大费用于唱片制作及宣传。在那非常盛行的黑胶年代及没有互联网的岁月里,唱片封套更是让歌手率先接触乐迷的唯一途径,封面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它的好与坏更直接影响歌手形象及唱片销路。哥哥逝世十周年之际,香港设计师毛灼然特撰此文,表达对这位八十年代超级偶像及他的美学致深厚敬意。